望都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套书放在面前,我没有花钱买等有钱了, [复制链接]

1#

曾经有套书放在面前,我没有花钱买。等有钱了,我想说,都给我包起来!

今天一大早就出门去买书,不到九点钟,就到了古玩城,门还没有开,就在外面等。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的人,一个大哥看着古玩城上写着的“中原第一,全国第二”的宣传标语,自言自语道:如果民族运动会的时候,领导能来这一趟,估计就能成全国第一。

我心中暗想,这么一个制假售假的地方,还是别来的好。领导来了一趟,估计不是成了全国第一,而是成全了全国第一。再想买个便宜书,都没地方去了。

九点钟,大门准时打开。我上楼进了一间书屋,老板很热情的攀谈,我拿出整理好的书单一本一本的找,总共找到了七本,其中还有两本似是而非,然后开始跟老板砍价。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姐,一个劲地表示,想买的便宜些,就在早上刚开门的时候,或者晚上快关门的时候来。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我,这个价已经是最便宜。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所以,砍价更像是个例行的流程,并不太指望砍下去多少,至于吃亏占便宜,更多是个心情。最终七本书,90块钱成交。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这个地方的书,大都是盗版。只是,老板们并不承认是盗版,宣称是高仿或者正版。不过到这个地方买书的人,图的就是个便宜,也没人会在这个问题上较真。不然,就太没意思了。真的要求正版,要么去书城,要么去购书中心,绝不会来这个地方淘宝。

忍不住想起来两件小事:

一件是初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五六年。那个时候,为了防止上课瞌睡,有些同学就喝浓茶提神。一个同学去校门口的小卖部买茶叶,同学拿着茶叶反复看了半天,就是那种一块钱一大包的那种,不太满意的说:我不要这种,我要毛尖。

小卖部老板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同学,指着包装袋上,印得有些脱相的“毛尖”俩字说:这就是毛尖。

同学看了茶叶,又看了看包装,扔了一块钱,拿起来就走。

这是我对毛尖茶最初的印象。

另外一件事是五六年前的事。有一次一群人,跟老师一起去*河边玩,到了晚上,在旁边的农家院吃饭,点了大名鼎鼎的*河大鲤鱼。本地人都知道,很多所谓的*河大鲤鱼,都是商家从集市上买来,放在*河水的池子里养着,然后供顾客选择,俗称洗澡鱼。所以,有一个同学忍不住问了句,你们这*河大鲤鱼是真的吗?

服务员还没有开口,老师摆了摆手说:有些问题,你问得都让对方没法回答。说不是吧,你心里难受。说是吧,老板撒谎,自己心里不好受。何必呢?

这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些时候,较的真,纯属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明知道是假,非要多此一问,甚至弄不清楚自己在期待什么。自己接受不了,可以不选;千万不要选了之后,要求别人欺骗自己,然后,再抱怨别人骗了自己。

所以,我渐渐明白,自欺欺人,的确有愚昧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也有其智慧的一面。比如,农村有句俗话叫,不聋不瞎,没法当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出了这个书屋,我又去其他书屋寻找另外的书,盗版书的市场有限,并不是那么好找。只找到了两本,其中一本甚至有些破旧,好在比较便宜,只要八块钱,也就释然了。另外一本薄薄的一册,老板要价10块。也许是怕我还价,不忘加上一句,这可是正版,我也就没再还价。就这样,总共买了九本书,花了块。这个数字,不由得让我想起来了水浒将,也许这种买盗版的行为,也有些劫富济贫的感觉吧。

在这个老板处,我发现了在第一书屋里同样的一套书,总共有3本,我试着问了一下价格。老板回答说,厚的一册18,薄的两册,每本15。我想起来,那个大姐给我说的是20块钱一本。于是,我又转回那个书屋,问老板,你这套书怎么卖?大姐一看是我这个老主顾,很“大方”的说,我也不跟你多要,总共50块钱拿走。

我轻描淡写的说,人家屋里同样的书,要价才18、15,你这可不便宜啊!

毕竟是做生意的人,面对这种情况,并不太尴尬,大姐讪讪的一笑:也就贵了2块钱嘛,这样吧,45一套,你拿走。

其实,这套书并不在我的书单里面,我并不很想要。只是刚好看到了,名气又比较大,我觉得便宜的话,倒是可以带回去,就忍不住问了价。

我回答说:这样吧,40块钱,我就捎走。很明显,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大姐的承受底线,她并没有让我捎走,我也就没有坚持买。

我又在古玩城的书市转了一圈,确定真的没有我要的书了,就直接坐公交车去了图书城。对于图书城这个地方,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等到了地方,我才发现,当初一个个散落的店铺,变成了一幢大楼。我进去一看,店面都开的挺大,一个个也很忙碌,找了几个店,都没有找到我要找的书,最后在其中一个店里,找到了我想要的书。老板还得意的说,这书不好找吧。

我拿着书问到,这书怎么卖?

回答说,七五折。

我看了一下书背面的定价,薄薄的一册,标价39块,七五折也要30来块钱。另外一本更厚些的,定价是88块,七五折就是66块。即便是正版,也明显超过了我的承受范围。我又逛了几家书店,也都是在7折到8折之间浮动。想着,网上有更便宜的价,我就没有坚持要买。

再加上,对于这几本书,我也是看别人推荐,自己并没有切身的体会,贸然花这么多的钱买,心里面多少有些排斥。于是,我给了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放弃:这些书是一个系列,现在每个系列,我都已经买了一本。我先把手头的这几本书看完了,如果感觉内容不错,再从网上买其他的。这样钱,花得就不冤枉了。

就这样,我满足地背着一包书回了家。在公交车上,忍不住拿出其中一本书翻看了起来,趁着新鲜感看书,这是最负责任的购书态度,果然,感觉很不错。

傍晚,出门散步的时候,想起来,因为五块钱的差额,没有买的那套书;还有因为太贵,没有买的书单上的另外几本书。忍不住忆起来,我跟书屋大姐的对话。

我一边选书,一边说:买书这种事情,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下子买上十来本,并不指望都能看上一看。哪怕有一本书,能耐着性子看看,有所收获,就算值回了所有的买书钱。

我这话,基本算是卖书人的调调,卖书的大姐当然很支持我的观点。只是,我这话本就是对自己说的,让我买书的态度端正起来,不要太功利。甚至推而广之,这种消费观念适用于很多方面。只是端正的消费态度,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持,干大事的话,就有些撑不起,只能在小事上,装装逼!

其实,买书这种事,是最省钱的学习方式。只是现在,已经很少人有定力能读进去书,更不要说再去践行。至于说,连书都没钱买的人,这就更等而下之了。

不知道别人是怎样,钱的确是制约我人生发展的一个瓶颈。那个不要花冤枉钱的顽固思维,总是让我选择最保守的方案。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保守的性格,失去了锐意进取的胆气。很多人说,钱是男人的胆,这话一点都不错。一个男人没有钱,还有豪胆,多半都是慷他人之慨,结果往往是众叛亲离。

当然了,买书花的都是小钱,人生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需要用钱促动自己前行的地方多了去了。所以,挣钱并没有错,错的是挣不到钱,就骂钱不好,这就有点污人清白了,不,是污钱清白。

好了,不说了,看书去。花钱买书却不看,才是真的污钱清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