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拒不放弃总统称号鞑靼斯坦共和国有何底
TUhjnbcbe - 2025/2/15 17:21:00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www.t52mall.com/

来源:咸阳禁毒先锋

年9月,俄罗斯国家杜马宽敞的会议大厅内座无虚席,来自俄罗斯22个加盟共和国的会议代表齐聚一堂,对未来的国家政策和地方政权的具体事宜进行表决和讨论。

表面上看,会议进行的异常平稳,但实际上,各加盟共和国代表们的内心始终是七上八下甚至十分忐忑的。

传说这次会议,将通过关于削弱各加盟共和国权利的相关法案,也就是我们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所见的“削藩”。

“削藩”这件事,可不简单。

纵观我国历史,各大王朝历次的“削藩”,都必然引起朝堂争斗甚至腥风血雨,这里面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削藩导致的“七国之乱”,和清代康熙削藩引发的吴三桂叛乱。

可以说削藩这件事做好了,可以实现中央集权,也能让国家更加的强大,但做不好,就会伤筋动骨甚至激化矛盾导致叛乱,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而俄罗斯国家杜马此时面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随着这些年普京执政根基的稳固,和俄罗斯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加强对各加盟共和国的管控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毕竟有之前两次“车臣战争”的前车之鉴,普京虽然最后通过铁腕手段维护了国家统一,但车臣叛乱的后遗症,却还一直延续至今。

因此,普京在第二次登上总统宝座后,就一直致力于制定和通过关于限制加盟共和国权利的规则和法案。

随着这次会议的推进,很快,各国代表就拿到了心里最为惦记的那份法律草案。

草案除了规范加盟共和国的一些经济、政治秩序外,还有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求把加盟共和国总统的称谓,更换成“联邦主体负责人”。

看似只是一个小小名称的变更,但这里面蕴含的意味却很丰富。

迫于普京现在的权威和掌控力,各加盟国代表虽然内心不太情愿,但仍然纷纷投了赞成票。

就在大家都以为法案即将顺利通过时,有一个加盟共和国代表,却起身表示了明确反对,并且一针见血地提出,该法案违反了宪法,不应当被通过。

一时间举座哗然,这个敢做“刺头”的加盟共和国,就是鞑靼斯坦共和国。

那么这个大家听起来就很陌生的小加盟国,为什么敢于跟普京叫板硬钢呢?又为什么要选择硬钢呢?

事情还得从鞑靼斯坦国的历史说起,鞑靼这个民族,想必我们并不陌生。

其实,这个名称是一个“舶来品”,最早是西方对生活在西伯利亚荒原和贝加尔湖附近的蒙古人和突厥人的统称。

在沙皇俄国东扩之前,包括现在的鞑靼斯坦国在内的广大东北亚地区,先后经历过匈奴、突厥、契丹及蒙古等多个草原游牧民族的统治,13世纪蒙古成吉思汗崛起后,一方面南下对金朝和南宋作作战,一方面先后发动了数次西征,最远一直打到了东欧地区。

后来,随着成吉思汗的陨落,曾经横亘欧亚的强大蒙古帝国,也先后分裂为了四大汗国,而现在鞑靼斯坦的国土,则是隶属于由成吉思汗的长子次孙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

之后,金帐汗国皈依了伊斯兰教,因此鞑靼人建立的国家,又被冠以鞑靼斯坦的名称,这也就是现在的鞑靼斯坦国名称的由来。

公元16世纪,随着沙皇俄国的大举东扩,鞑靼人建立的汗国也受到了俄国的侵略,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被俄国收入了版图。

俄国人实行民族划区治理的方式,原来分布在整个西伯利亚荒原辽阔地区的约万鞑靼人,被集中到中亚地区集中居住,而鞑靼族,也成为了俄国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时间来到年,俄国发生了著名的“十月革命”,鞑靼人积极响应,也组建了自己的苏维埃政党,并通过政变,推翻了俄国领主的统治,建立起了鞑靼苏维埃共和国。

很快,随着苏联的成立和壮大,鞑靼共和国作为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随俄罗斯一道加入了苏联。

这句有点“套娃”的句子,大家看起来可能会感到比较拗口,大意是说,鞑靼共和国并不是直接隶属于苏联,不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行政上仍然隶属于俄罗斯,而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

苏联时期的鞑靼共和国国土面积6.8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万左右,紧邻哈萨克斯坦,虽然面积不大,但地形平坦利于耕种,加之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但作为一个“二级加盟共和国”,鞑靼人的地位十分的尴尬,而且,经济、赋税、财政等政策更是吃了大亏。

按照苏联的财政分配原则,鞑靼每年出产和税收的80%是直接上交给苏共中央,但另外20%也不是自己的,还得再交18%给俄罗斯,留给鞑靼人支配的就只剩2%了。

因此,尽管鞑靼物产丰富经济总量很大,但经过两层盘剥,鞑靼人真正分到的却少得可怜。

正因如此,鞑靼共和国曾经在年和年2次向苏共中央提出申请,请求将国家地位升格为与俄罗斯同一等级的加盟共和国,这样就不用再向俄罗斯每年上交18%的收入了。

但这在当时的苏共中央看来,无疑是存在民族独立主义的倾向,也就是变相的“闹独立”,因此,鞑靼的请求一直没有得到苏联的同意。

感觉一直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加上苏联对于俄罗斯的一味包庇,争取独立地位逐渐成为了鞑靼人的共识。

年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崩塌,各个加盟共和国都作鸟兽散分别宣布了独立,身处乱世之秋的鞑靼,趁机也对外宣布了自己的独立,并制定了自己的宪法,宣称拥有了自己的主权。

但令鞑靼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一度支持鞑靼闹独立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跳了出来,对鞑靼的独立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就同车臣问题一样,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一度剑拔弩张。

在鞑靼人看来,他们是被叶利钦给耍了。

这件事,还要从苏联解体前说起。

苏联最后一任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所谓改革,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使整个国家离心离德,大厦将倾。

乱世出枭雄,像叶利钦这样对权利极度渴望的人,此时都蠢蠢欲动,为了从戈尔巴乔夫手中顺利夺权,叶利钦就想最大限度的联合各加盟共和国的力量来对抗中央,物产丰富的鞑靼自然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为了争取到鞑靼的全力支持,叶利钦曾专门到访鞑靼,并和鞑靼政府高层进行了多次密谋,当鞑靼人提出想要争取独立地位的要求后,叶利钦不仅没有反对,还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和认可。

叶利钦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鞑靼人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自治和独立,也有权决定以何种形式自治,还公开扬言:想要多少主权,(等我上台)就给你们多少。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叶利钦开出的条件无疑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于是,鞑靼人在后续的政治斗争中,选择了坚决站在俄罗斯和叶利钦一方,最终帮助叶利钦斗倒了戈尔巴乔夫。

但随着夺权的结束和局势的稳定,叶利钦对鞑靼的态度却发生了度的转变。

之前公开支持鞑靼独立的叶利钦,在鞑靼真正对外宣布独立时,却坚决表示反对,还抛出“鞑靼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这样的言论,可谓是让人大跌眼镜。

直到这时候,鞑靼人才反应过来,他们是被叶利钦骗了。

被卸磨杀驴的鞑靼人非常的气愤,一边派出使团前往莫斯科进行坚决抗议,一方面也集结国内武装力量,想要效仿车臣人进行武装暴动。

就在鞑靼群情激奋即将滑入战争深渊的时候,时任鞑靼共和国总统的沙伊米耶夫站了出来。

这个沙伊米耶夫可不简单,他在苏联时期就已经长期担任鞑靼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在国内声名人望都非常的强,宣布独立后,经过公投选举,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成立的鞑靼斯坦国的掌舵人。

当时面对叶利钦的政治欺骗,国内独立情绪十分高涨,军队和百姓都在自发积极备战,蠢蠢欲动的车臣领袖杜达耶夫也和沙伊米耶夫暗通款曲,想要拉上鞑靼一起闹独立。

但沙伊米耶夫的头脑十分清醒,多年在官场上的摸爬滚打让他敏锐的意识到,叶利钦可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并且有着雷霆手段的人,绝对不会坐视鞑靼的独立,更不会因为战争而屈服。

而且一旦开战,不仅会把鞑靼这么多年积攒的家底花个底朝天,一旦战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沙伊米耶夫意识到,此时最好的办法是等待合适的时机,提出恰当的条件,攫取最大的利益。

定下了主基调,沙伊米耶夫很快就展开了行动。

一方面,对国内近乎狂热的战争特热情,他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反对,而且力排众议主张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

另一方面,他也对叶利钦展开了政治攻势,一边表示自己会尽力避免战争,通过政治谈判向叶利钦示好,一边又对是否独立的问题模棱两可,不给予最终的表态。

机会果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采取休克疗法的叶利钦发现自己被美国和西欧坑惨了,面对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西方并没有给出承诺的援助,还明里暗里搞小动作,俄罗斯经济崩溃了,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还发生了著名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更是遭受了耻辱的惨败。

这时候沙伊米耶夫才向叶利钦露出了自己爪牙,他威胁叶利钦必须答应鞑靼提出的任何条件,否则就武力闹独立。

当时的叶利钦,本来就被国内经济危机和对车臣的战败搞得焦头烂额,此时已经没有精力也没有底气和鞑靼较劲了,尽管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还是表示,只要鞑靼不独立,其他条件都可以谈。

这下,主动权回到了沙伊米耶夫手中,在接下来和俄罗斯代表的一系列谈判中,鞑靼很多要求都得到了俄罗斯的满足,双方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

根据相关的协议文件,鞑靼不仅成为了俄罗斯22个加盟共和国中自治权最高的一个,在政治地位上还拥有了和俄罗斯联邦平起平坐的权利。

作为一个加盟共和国,鞑靼不仅拥有对国内丰富资源的完整所有权,而且可以独立的编制国家预算,税收也全部归自己所有,还能够以鞑靼斯坦国的名义对外进行外交活动,可以说,基本就和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无异了。

沙伊米耶夫不愧为政治较量中的老手,后来在采访中,沙伊米耶夫也讲到了当时他对局势的一个分析,在他看来,鞑靼想要从俄罗斯独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地理上看,鞑靼国土四面都是俄罗斯的领土,叶利钦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容忍在自己治下存在一个“国中之国”的,而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借鞑靼自己这点家底,是不可能和俄罗斯抗衡的,战败是早晚的事。

西方流传一句谚语:打不过他就加入他。

沙伊米耶夫无疑是明智的,在他的领导和斡旋下,鞑靼避免了和俄罗斯的正面冲突,也避免了和车臣一样遭到血腥镇压的可能,而且还审时度势地为鞑靼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最终得到了双赢的局面。

为鞑靼争得了如此之大的利益,沙伊米耶夫被全部鞑靼人视为国家英雄,而在他的坚强领导下,上世纪90年代也成为了鞑靼斯坦发展的“黄金十年”。

然而,千禧年后,随着普京登上历史舞台,情况又开始出现了变化。

众所周知,普京是一个雄才伟略且权利欲望极强的人,他是不可能容忍自己的治下有像鞑靼斯坦这样一个独立王国存在的,甫一上台,他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各加盟联邦总统的提名到地方议会的组成都进行了细致的规范。

也许是感受到了普京强悍的行事作风,许多加盟共和国都主动“认怂”,任由普京将一些原本属于加盟联邦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收归国有,但鞑靼凭借自己过去靠输出资源积攒下来的家底,态度一直比较强硬。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年,这一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国际石油价格直接跌破了历史新低,对国内收入70%以上靠石油开采和出口的鞑靼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很快这场金融海啸就波及到了鞑靼。

这年鞑靼的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财政收入锐减,企业大批量倒闭歇业,国内民生一片凋敝,政府很快坐吃山空,不得不向俄罗斯中央和普京发出了救市的请求。

感觉到这正是一个掌控鞑靼的时机,普京果断伸出援手,但普京的援助并不是白给的,鞑靼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交出部分国家治理权力,并且向俄政府大举借债。

都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经此一役,鞑靼变得老实安分多了,对待中央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本来,普京可以借势进一步削弱鞑靼自治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成果,但很快普京就有点自顾不暇了。

自年俄军占领克里米亚之后,俄罗斯几乎没有停止过对外扩张和战争的步伐,很快,格鲁吉亚,乌克兰东部两地区都燃起了滚滚硝烟,而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各种形式的国际制裁和经济封锁接踵而来,对俄罗斯国内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时,鞑靼斯坦的第二任总统明尼哈诺夫上台,他也是一个极为精明的政治老手,上任后很快就开展了经济改革,对外积极招商引资,对内大力提振消费,很快鞑靼就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经济发展再次走上了快车道。

面对中央政府和普京的自顾不暇,鞑靼也再次有了和中央政府谈条件的资本,后来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鞑靼斯坦国代表在国家杜马会议上公开硬钢叫板的那一幕。

然而,尽管鞑靼认为中央政府此时无暇顾及他们,但还是低估了普京的决心,“削藩”的法案最终还是顺利通过国会审议,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车臣总统卡德罗夫都对外宣布今后不再称“总统”,改称“车臣首脑”。

普京更是给鞑靼表明了最后的底线:鞑靼最晚到今年6月就必须取消总统头衔。

虽然极不情愿,但估计鞑靼总统这个称号也终将会在几个月后躺进历史的故纸堆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拒不放弃总统称号鞑靼斯坦共和国有何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