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文化唐县唐县文化教育单位史略
TUhjnbcbe - 2020/10/23 6:03:00

明天年6月15日星期一不限行

美丽唐县主编:石振明

《笔耕秋实》是宗健先生一重磅力作,5月15日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8万字,配有照片百余幅,近页,汇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作者在各级报刊杂志及出版的书籍上发表刊载的文章。该书分为消息、短讯、通讯、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史、言论、小知识、新闻图片、民间故事等门类。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展现了唐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意义。美丽唐县公众平台将选登书中文章,让大家从书中触摸四十年唐县大地发展的时代脉搏,体会四十年唐县大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忆起四十年唐县大地社会生活变化的沧海桑田,感受四十年唐县大地上人们的酸甜苦辣……通过宗健先生真实真诚的笔,感悟一个人追求奋斗奉献的一生,体验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了解传承唐县历史人文,汲取人生正能量,鼓舞大家积极投身美好新时代!现选取书中部分文章分享给大家。

唐县文化教育单位史略

王红玉宗健

文化、教育是一对亲兄弟,论行业在全国乃至唐县也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历朝历代均受各地官府和各级*府的重视,因为它关乎国民素质的提升、人才的培养、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等等,就我县而言,多年来经历了机构分合、单位建立,许多人对这些历史可能早已淡忘或记忆不详,下面就简要地进行一下回顾。一、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唐县教育局:明清时,县衙设教谕,协同礼房管理教育。清光绪二十九年(年)成立教育主管部门唐县劝学所。民国时期的年在县公署设教育科,年改称唐县教育局。年11月,在北店头村成立唐县抗日民主*府教育科,科长万清和。年,贯彻中共中央精兵简*指示,民*科与教育科合并为民教科。年后改称文教科,科长张生祥,办公地点先在东牛市街路东大院,后迁旧县衙,期间的年6月1日根据上级指示废除“四四”儿童节,改“六一”为儿童节,并于当天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热烈的庆祝活动。年12月2日,唐县人民*府教育科、文化科分设办公,文化科科长赵松山,教育科长王全喜。年与卫生科、文化科合并建立唐县文教卫生局。年1月卫生单设,更名为文教局,局长周振耕,办公地点迁向阳南大街路西城内后街路南,原为多排平房,西北角设有食堂,文教局机关和县直文化单位人员均在此就餐。始建时,唐县人委招待所曾设此地。年2月25日,撤销文教局,设立文教科。“文革”期间的年改称文教组,隶属于县革委*治处。年,大学、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取消考试录取制,改为贫下中农推荐制。年10月撤销文教组名称,复名为文教局。年12月,改为教育局,时任局长赵金来。年在沿街大门口北建文化馆、文保所楼,年在大门口南建3层新华书店楼。年8月14日,教育局改称唐县教育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副县长刘永才兼任。年11月,唐县教育委员会改称唐县教育局。年7月,唐县文化体育局和唐县教育局合并为唐县文化教育局。主管全县文化教育工作,时任局长赵东杰。年文化馆置换迁出,书店有偿划拨,统归文教局,建成新的综合办公楼,临街一层为商业门店。年9月更名为唐县文体教育局,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牌,是县*府主管全县文化、教育、体育、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职能部门,时任局长赵峰。年3月更名为唐县教育局,原职能不变,时任局长吕海振。年1月机构改革改为唐县教育和体育局。唐县文化局:年12月文教局实施机构改革,分为文化局和教育局,文化局办公地点设在文化馆2楼,时任局长崔琳。主管全县文化工作、局直属文化单位和刚于9月建立的各公社文化站。年在农贸路建新的图书馆楼,文化局办公地点迁此2楼。唐县文化体育局:年10月,机构改革将文化局改为文化体育局,时任局长李占英。年7月,并入唐县教育局称唐县文化教育局。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称文广新局,前身为唐县广播站,年7月建立唐县广播事业局,时任局长王*山。年5月更名为唐县广播电视局,时任局长李建柱。年,电影公司划归广电局管理。年12月,组建唐县广播电视台,隶属于县教育局。年文化、广电合并,改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隶属于文教局,时任局长张通信。年1月,更名为唐县融媒体中心。唐县文化和旅游局:前身为年始建的清虚山开发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年4月12日,成立唐县清虚山旅游区开发指导小组,发展旅游事业。同年更名为唐县旅游管理办公室。年建立唐县旅游局,时任局长由副县长韩海山兼任,址迁国防路畜产公司沿街3楼。年后,先迁*府招待所北楼,后迁旧南环路县社泡沫厂。年与建设局合并,称城乡建设和旅游局。年12月,从建设局分离,改建为唐县旅游办公室,时任主任尤中杰,隶属于唐县教育局,办公地点在向阳北大街路东原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公楼。年升格为唐县古北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增惠,主任刘高远(副县级)。年1月机构改革文化与旅游合并建立唐县文化和旅游局,时任局长孙志凯。二、县直文化单位唐县文化馆:前身为年11月民国*府在孔庙内建立的唐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刘焕彩。年创刊编印四开石印半月刊《唐县时闻简报》。年12月唐县抗日民主*府始建抗日救亡室,址在北店头村,年2月亦改称为民众教育馆,首任馆长兰田。编印发行四开石印周刊《战斗报》,大量组织印刷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著作和小学生课本。9月升格为完唐望3县馆,组织建立大众剧团。年以民众教育馆为基础建立唐县文化界抗日救国会,7月出版《民主报》。年10月址迁城内旧县衙西南侧。年3县分设,复称唐县民众教育馆。年3月迁今唐尧西路路南唐县税务局西侧。年改称唐县文化馆,时任馆长张保申,办公地址回迁时城内西街路北旧县衙西南侧。年合县时期迁望都礼堂东院,年分县后迁回原址。年在向阳北大街路西唐县礼堂南侧新址建平房,年在向阳南大街幸福桥南路西文教局院沿街建成3层楼,年县统一规划置换至仁厚东路宣传文化中心3楼。业务工作历年有组织农村文化活动、指导企业文化、培训文艺人才、文艺调演、重大节日的书画展览等。年辑印有《河北省唐县诗歌故事诵讲会集锦》。历年来编演的代表性文艺节目有现代戏《山乡风雨》《风雪除夕》《山花向阳》《钥匙》,小品《改邪归正》,表演唱《反对邪教奔小康》,数来宝《制假贩假法不容》等。唐县宣传文化中心(郭宝仓摄)唐县图书馆:历史上民众教育馆、文化馆内均设有图书室,存有少量图书。年迁址农贸路与向阳北大街交会处西北角,唐县礼堂南侧,建有北房一排和沿街图书阅览室。年,图书室从文化馆分离单独建立唐县图书馆,为股级单位。年修建3层图书馆楼,1层门店,2层文化局办公区,3层图书馆。年置换搬迁至仁厚东路唐县宣传文化中心2楼。设有书库、图书借阅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化资源共享设备室、过期报刊查阅室、盲人阅览室、资料复印室等设施,配有数字图书馆必备的号称移动图书馆的电子书借阅机,订阅报刊70多种,图书存量两万余册,为方便读者,设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点、读者咨询导读台,专设爱心伞,经常开展“书香唐县全民阅读”“少儿书画展”等活动,年被文化部评定为二级图书馆。唐县文保所:全称文物保管所。县内文物古迹原由文化馆代管,年8月建立文保所,址在向阳南大街文化馆1楼,年随迁仁厚东路宣传文化中心1楼,建有文物库房,存有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石器、陶器、铜器以及汉代弩机、元代巴斯巴文铜印、清代古唐侯国碑等珍贵文物。唐县新华书店:唐县新华书店主要业务是全县中小学课本、教辅、电子教材发行和一般图书销售,图书品种达0多种,是唐县唯一国营书店,现隶属于河北省出版传媒集团,名称为“保定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唐县分公司”,始建于年11月,前身为年11月10日借用西关民房创办的唐县文化供应社,首任经理陈同友。年改名为新华书店唐县支店,职工7人。年在旧县衙西南角正对南街建门市4间。年更名唐县新华书店。年迁向阳北大街路东(礼堂对过),建有沿街门市5间及北平房一排,用于库房、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年在向阳南大街路西教育局处建3层书店楼,门市、办公迁此。年,在向阳北大街旧址建北、西两面2层楼房,集门店、库房、办公为一体。年迁购置礼堂新建成的新华书店大楼。年大楼整体出租,院内为新华书店唐县分公司储运科。同年新华书店租赁向阳南大街南段路东拓宽改造时园子村民所建楼房办公、经营。年租赁国防东路路北民房设立新华书店国防路店,从事一般图书销售,并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儿童绘本等有关培训和活动。唐县河北梆子剧团:剧团为唐县唯一专业文艺团体,建立于年,始为唐县河南坠子剧团。年合县后于年将唐县河南坠子团、望都县文工团、清苑县河北梆子团合并为唐县河北梆子剧团。“文革”中曾一度改为京剧团,年更名唐县东方红文工团,年复称唐县河北梆子剧团。团址年前在唐县礼堂,年迁古县衙西南角旧监狱处,年部分院落划归县工商局建为办公楼,年又迁回大礼堂北院2层楼(唐县人民*府第二招待所),年迁农贸路与向阳北大街交会处西南角改建的唐县剧团营办楼(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旧址),1—2层为门店,3—4层为唐县河北梆子剧团办公处所。剧团阵容强大,名角辈出,常年活跃在县内及华北各地,演出古装剧目有《金鳞记》《十五贯》《春草闯堂》《杨门女将》《杨八姐游春》《赵氏孤儿》《斩驸马》《訾云太子走国》4本、《呼家将》1—4本、《王莽赶刘秀》1—6本、《荀灌娘》《倾国妃子》《追鱼》(真假牡丹)、《何巧娘》《蝴蝶杯》《三女抢板》《逼婚记》等,现代剧目有《红嫂》《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杜鹃山》《龙江颂》《枫树湾》等,折子戏有文戏《辕门斩子》《喜荣归》《断桥》《岳雷招亲》《杜十娘》、武戏《水帘洞》《三岔口》《打瓜园》《挡马》等。自编剧目《山花向阳》《捡废铁》《钥匙》等。名角演员有陈改亭(雅称门楼)、赵洪弟、李占民、田银水、张福利、罗天保、李从想、柴灵芬、李瑞霄、杨胜利等。名鼓师有付守泽,名琴师有霍晓畔,导演赵洪珍。年后在刘家庄开办戏校,主要老师有陈宇宙、李从想、杨少祥、栾木良、崔文元等,培育出万会岩、阎文霞等不少戏曲名演员。曾排演的剧目有《五女拜寿》《哑女告状》《杨八姐盗刀》《画皮》《秦香莲》《斩窦娥》《陈三两》《花园赠珠》《草船借箭》《嘉兴府》《白水滩》《盘肠站》等。年河北电视台曾拍摄播映该团演出的河北梆子舞台剧《鲤鱼仙子》。唐县礼堂:俗称大礼堂,原位于向阳北大街路西,占地6.5亩,建成于年10月,当时为唐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建筑,由县计委主任王毅和财*局长史洪顺组织施工队修建,砖木结构,为县城最大会场和文艺演出场所,建筑面积平方米,设备齐全,有长条木排座椅,可容观众人。大门口宏伟气派,为两层建筑,上嵌写“唐县礼堂”4字,为唐县著名书法家、时任县供销社会计安云祥(字清然)所书。礼堂曾演出大型古装剧、样板戏等上千场文艺节目,河北省京剧院等文艺院团和著名演员刘兰芳、冯巩、牛群等曾在此舞台演出。礼堂原属县*府办公室所辖,年改属县文化局管理。院内北侧有2层小楼原为唐县*府第二招待所,后为河北梆子剧团办公处所和职工宿舍。整个建筑因年久失修,渐成危房,年有偿划拨给河北省出版集团,职工分流安排到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年建成新华书店大楼。唐县电影公司:唐县的电影放映始于年,有保定巡回放映队来县城放映,以手摇发电机为电源,多为苏联影片。年建立第一个放映队,购置16毫米流动放映机一台,配以3马力汽油发电机,放映员有李炳彦、曾天松、宗有才等。之后分区建立了7个电影队,年底收归县统一管理,建立唐县电影管理站,原址在唐尧西路土产公司西侧,年迁向阳南大街路东唐县电影院处,年改称电影公司。主管全县电影放映、电影发行、放映员培训等,是唐县的文化中心,工作一度在全省名列前茅。除县级电影放映单位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社办电影队、个体放映队等60多个,大多使用16毫米和7.62毫米放映机,极大地活跃了全县的电影市场。唐县电影院:前身为露天放映场,始在古城南街,后迁不夜天对面原食品公司院,年,在向阳南大街路东建成竹竿、苇箔、油毡结构的大棚,下设木板为座,能容千人的简易电影院。并在北侧建平房一排,供管理站办公和电影队工作人员居住。年建成砖木结构的楼堂式电影院,有固定席位多个,建有舞台,除放映电影外,还可举办大型演出活动和召开大型会议。电影院开始使用两部年购置的35毫米提包式放映机,年增置两部35毫米座式放映机,并以电影放映和幻灯宣传为一体,十分活跃,是较受欢迎的文化单位。但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发展,电影放映逐渐萧条。年整体对外出租后,以钢结构改建为百盛商业大楼。年后民营放映单位兴起,同年在唐县商场5楼建成数字电影院,称唐县电影院,设两个放映厅,放映3D电影,并加入省级院线,与全国同步放映国内外大片。近年来,先后建立影天下主题影院、天戈国际影城、聚点影城等,从事文化项目,放映国内外不同题材的电影。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向阳北大街66号,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年1月,晋察冀*区*治部在唐县*城南关白求恩大夫追悼大会上举办了简易的白求恩事迹展览室。年12月,柯棣华大夫逝世后在葛公村举办了柯棣华事迹展览室,这两次展览成为在唐县设置这两位国际友人纪念馆的前身。年7月1日,唐县革委会在县城借用县总工会俱乐部改建成白求恩纪念馆,隶属于县*府办公室。年,增加展出柯棣华事迹的内容,更名为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年迁建向阳北大街路东钟鸣山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馆名,同年11月12日白求恩纪念馆开馆,并与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结为姊妹馆。年12月9日,柯棣华纪念馆开馆。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央、省、市领导曾多次来这里视察参观,加拿大、印度、日本、新西兰等国友好人士曾多次到此访问、瞻仰;清明节或节假日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此参观学习、旅游观光。年12月被中央14部委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被中共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中共*史教育基地。年归属唐县文化局,年12月划归中共唐县县委宣传部管理。唐县广播电视台:前身为年8月1日建立的唐县广播站,下设编采、技术两个组,址在望都礼堂,最早用扩音机在大街上广播,后实行有线广播,通过电话线路广播到11个公社,年各公社设扩大机,讯号通往个管理区,每日早晚播放2小时。年分县后回归唐县*府大院,几经搬迁后,在光明路路北原县委大院东南角建起两排拱券式平房,在全县普及有线广播。年改为输电线路零线微波传输。年5月,经河北省广播电视厅和保定地区无委会批准,开始筹建唐县电视差转台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年1月28日,唐县电视差转台发射塔同步使用试机成功,春节开播。年2月改为唐县电视转播台,开办唐县新闻和电视剧等电视栏目。年5月始开通县城有线电视。年建立唐县电视台,年建7层广播电视大楼。同年,经批准对外正式启用唐县电视台、唐县人民广播电台、唐县有线电视台3个呼号。年12月,组建唐县广播电视台。年1月组建为唐县融媒体中心。唐县唐尧文化研究会:年7月15日,成立中华唐尧研究会筹备组。年3月6日,更名为唐县唐尧文化研究会,时任会长韩海山,年12月依法在唐县民*局登记注册,办公地点始在庆都山唐尧文化园,后迁唐县总工会3楼,再后迁向阳北大街路东唐县旅游局3楼。年9月,“唐尧的传说”列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1月,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唐尧文化之乡,在唐县挂牌设立中国唐尧文化研究中心。年7月创办会刊《唐尧文化》报,现已出版发行67期。年10月开办《唐尧文化》网站。唐县老年文化体育协会:简称“唐县老体协”,与唐县老年协会合署办公,年4月建立,首任会长王德山,办公地点在仁厚东路唐县宣传文化中心1楼。经常组织县城及全县农村老龄人和文化体育爱好者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并在重大节日组织进城汇演,年组织4个演出队和1个啦啦队赴香港参加“香港第一届国际艺术节”,分别荣获金奖特等奖、二等奖、最佳台风奖、最佳表演奖、啦啦队奖,奖励奖杯、奖旗和港元。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年3月25日创立,首任会长康书乐,办公地点始在六一小学,年迁唐县第二中学院内。现为近名文学爱好者组成的社团,其中拥有32名省作家协会会员,53名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辑发行有内部文学刊物《唐河文学》,此刊年创刊,为油印小报,不定期刊发唐河文学社社员习作,年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成立后改为期刊,发表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的小说、诗歌、摄影等作品,培养了大批文学创作人才,现已出版发行32期。唐县摄影家协会:成立于年7月,首任会长张中杰。办公地点在天戈时代广场12楼,经常开展摄影知识讲座、摄影展览、评片会等活动,凝聚县内众多摄影爱好者,现有会员近百人,成绩斐然,不少为国家或省、市级会员。唐县戏剧艺术协会:成立于年6月20日,首任会长万会岩。组织协调众多民间业余戏剧爱好者,演唱河北梆子、老调、河南豫剧、评剧等剧种,活跃在民间舞台、街头巷尾和小树林之间,群众喜闻乐见。重要喜庆节日,常组织举办戏剧晚会,不但烘托节庆气氛,而且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三、县城教育单位唐县焕文书院:古代的学宫和书院都是学子们学习的地方。唐县的学宫在孔庙处,唐县的焕文书院,亦称唐岩书院,在原东门外大教场南侧路东,今向阳南大街现唐县二中处,清道光十五年(年)由唐县知县张梦蓉和教谕张震创立。焕文书院名取《论语》焕乎其有文章之意,后寓唐为尧封之说,依县城祖山唐岩山(亦称尧山)为义为大,更名为唐岩书院。书院聘用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士任课,制定崇实校训,设立崇实堂,奖励优秀师生,大兴重教助学之风。清同治七年(年)在书院后院建张公祠,以示纪念,并将清唐县知县张梦蓉亲撰的焕文书院碑立于庙前,此碑现存。至光绪三年(年),书院规模由正院、后院、南院、北院4个互为连通的院落构成,整体布局为两进两跨,是一座集教学、藏籍为一体,吃住功能齐全的学府,有房舍47间,其中正院大门3间,阶级5尺,外有照壁,内有屏门;讲堂3间,匾题崇实;南廂房8间;后院主讲斋3间。北院西客厅3间,南北房各两间,过庭3间,正房3间。又北院,北正房3间为张公祠,左北配房3间,右北配房两间,东房两间,西房3间。南院,车门1间,南厦3间。清光绪三十一年(年)后曾依次改名为唐县东关小学堂、国立东关高等小学校(东关高小)、东关高级小学校、唐县中学、唐县第一中学、唐县第二中学。修缮后焕文书院碑亭唐县第一中学:建校历史悠久,原为清代所建焕文(唐岩)书院,址在今向阳南大街。年9月1日,由东关高小改建为唐县初级中学,首任校长陈英杰。年7月始经批准进行大规模校园建设,年开始招收2个高中班,成为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年取消初中部,成为纯高级中学。年4月,改为唐县第一中学,为唐县第一学府。年1月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年从26规扩为30规学校,在校学生0多人,大学本科年录取率占应考生的80%左右,从建校至今,有20人考上清华、北大,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有校训“壮志立就为社稷、学业有成做栋梁”和校歌《学业有成做栋梁》。年8月迁向阳北大街路西、六一小学南侧新址,投资3亿元新校园宽敞气派,秉承“崇实”建校初心,建有崇实楼、励志楼、立责楼、知雅楼、标准化操场、学生食堂、教师住宅楼等,门口“勤、毅”2字耀眼醒目,两侧分设铜浮雕校训。宽敞的大道直通向阳北大街,路口竖高耸的自然石碑,碑阳文字:“唐县第一中学,二〇一七年八月”,碑阴文字:“唐县第一中学迁址略记。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成立于年,其前身可追溯至清道光十五年的‘焕文书院’,现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建校以来,学校根植唐尧文化之沃土,秉承‘以德兴校,育人为本’之宗旨,励精图治,激流勇进,培育英才,屡获殊荣,谱写了以教书育人、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华美乐章。年8月8日,唐县一中根据县*府规划,由向阳南大街旧址搬迁至此,学校历史由此掀开新的篇章。时逢盛事,遂刻石为记,以作永念。”唐县第一中学(宗健摄)唐县第二中学:年8月15日,在今国防路路南县北村小学校址建立起唐县第二中学,首任校长张正岁,当年招收初中学生4个班、高中学生两个班。年取消初中部,成为纯高级中学。年10月,与唐县职教中心合署,迁向阳南大街南端路东,原址改为理想中学。年8月唐县二中从职教中心分离,迁向阳南大街路西唐县第一中学旧址。此地原为清唐县知县张梦蓉、教谕张震于道光十五年(年)在东关创建的焕文书院,后又更名为唐岩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年)改名唐县东关小学堂。年改为国立东关高等小学校(东关高小)。年改称东关高级小学校。年改建为全日制河北省唐县中学,后改为唐县第一中学,历来为唐县最高学府。原有西、北、东3个门口,西门为正门,沿唐县通王京旧道,过道门洞正对骚子坑,旧有照壁。年唐王公路改线后校门口才设到东侧现在位置。年大门重建,大方气派。学校东西两院总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二中校歌为《我们手挽手,铸造新辉煌》。年12月,该校学生邸浩然和王旭因帮助照顾双腿残疾的同学张烨楠,展示了新一代青少年友善、担当的风采,荣获河北省“自强之星”称号。唐县第二中学(宗健摄)唐县田家炳中学:前身为年6月由六一小学董事长张拥*在仁厚镇三曲庄村南创办的精英中学,首任校长史振民。年9月停办后出让给唐县第一中学,改建为唐中北校区。年9月,港商田家炳捐资投资建设教学楼。年7月9日,撤并拔茄(三中)、稻园(四中)与唐中北校区组建为新的唐县第三中学。年9月15日,正式更名为唐县田家炳中学,首任校长聂守*。撤并的原唐县第三中学,原名拔茄中学,年7月建立时为拔茄小学,招收两个初中班,名为唐县拔茄小学附设初中,首任校长田青槐。年改设为高中,年4月更名为唐县第三中学。撤并的第四中学,原名稻园中学,年7月建立,首任校长甄福德。年9月,猪山中学并入,成为完全中学。年4月更名为唐县第四中学。唐县职教中心:前身为年民国时期唐县劝业所创办的唐县织染科职业学校,首任校长贾树南。新中国成立后于年兴办的农业初级中学。年在长古城初级中学的基础上,改建为唐县农业技术高级中学。年改称河北省唐县农业职业高级中学。年5月改为唐县职教中心,并通过省级验收。年在向阳南大街路东征用园子村耕地始建唐县职业教育中心,占地面积约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时任校长王喜增。年唐县第二中学从国防西路迁此与职教中心合并,原址改为公办民助的理想中学。年8月二中从职教中心分离,迁向阳南大街路西唐县第一中学旧址。唐县职教中心(宗健摄)唐县卫生职业中专学校:位于向阳北大街路西,原名“唐县卫生进修学校”,成立于年,首任校长王仁庆。年改为唐县卫生职业中专学校,多年来为唐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

唐县实验中学:校址在向阳北大街路东,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西、南两个大门。原为年建成的封闭式露天木材市场,年8月建为唐县实验学校,人们多称“三小”,首任校长刘宝玉。年7月过渡为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年定名为唐县实验中学。现有教职工多人和初中学生多名。校训为“博学求真、厚德至善”,并有校歌、校徽。至今已举办“唐县实验中学艺术节”21届。

唐县理想中学:位于国防西路路南,原为县北大队小学旧址,年8月15日在此建立唐县第二中学,年10月二中与唐县职教中心合署后,此地建为“公办民助”的初中,定名为理想中学。年8月改制为国办县直初级中学。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亦约1.9万平方米。校训为“锲而不舍求学、光明磊落做人”,有校歌《理中儿女、壮志飞翔》。唐县第五中学:位于仁厚东路路南张盆村北,原为仁厚镇中学,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年6月与高昌镇淑闾中学合并改建为第五中学。唐县启明中学:前身为年6月由行唐县人李玉和创办的私立启明学校,校址在张盆村北今仁厚东路路南,设有小学和中学班,首任校长刘晨霞,后出现运转困境,于年转让给河北诺亚集团王建刚经营。年,小学班并入六一小学,启明学校更名为启明中学。年在向阳北大街路西六一小学处建立启明中学北校区,首任校长邸进跃,年8月迁入唐县一中西侧的新校区。年建立启明高中,首任校长王建宗。年8月在仁厚东路建立启明中学南环校区,首任校长李向阳。唐县第一小学:校址在唐尧西路路北,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西院原为明清时的城隍庙,清光绪三十一年(年)在此创建唐县初级师范学堂,后改称小学教员传习所。民国时改称师范讲习所、乡村师范学校、简易师范学校。年改建为唐县初级师范。年更名为唐县师范学校,后又改为教师进修学校。东院为历史上的孔庙(文庙),年建为城关完全小学,年改称唐县师范附属小学,人们多称“附小”,年改称唐县县直小学,年4月更名为唐县第一小学。年进修学校搬至教育局,东、西院统归第一小学。有校训“敦品成习、励学成器”和校歌《唐县一小,我们美丽的学校》,学校图书馆为“河北省一级图书馆”。唐县第二小学:建于年7月1日,原称唐县县直第二小学,校址在枣园村西,今朝阳街路东育才路东端,首任校长孙志辉。后兼并县直幼儿园,扩为操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年4月更名为唐县第二小学。有教职员工多人,在校学生多名。校歌为《放飞梦想》,有两名同学的独舞《小荷尖尖》和《雨竹林》曾分别荣获国家级舞蹈大赛一等奖。唐县第三小学:年9月10日建立,首任校长田晓丽。校址在国防西路路北天鹅湖小区院内,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原为县北村土地、县北小学和刘姓祖坟。唐县第四小学:校址在国防东路路北,原为年迁此新建的南庄子小学,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年建起新的教学楼。年更名为唐县第四小学。教学质量较好,为保定市标准化小学,河北省普通话达标学校。唐县六一小学:始建于年,由行唐县人张拥*租赁柴奥公司的厂房兴建,是全县第一所由社会力量办的私立小学,首任校长杨增艮,原在中山大街南侧路东柴奥皮毛厂,年转让给河北诺亚集团董事长王建刚,年迁至向阳北大街北端路西新建现址,为一所民办寄宿制完全小学,生源来自全县各地。启明中学北校区和启明高级中学同处此院。近年来,评定为中国5A社会组织、河北省民办教育明星学校、保定市名校、河北省园林式单位,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民办教育百家学校”。唐县幼儿园:亦称唐县第一幼儿园,前身为唐县县直机关幼儿园,始建于年10月,园址在今唐尧西路唐县第一小学(原师范附属小学)院内,隶属于唐县托幼委员会,实行收费寄宿制。年后迁址到刘家庄,年迁建至枣园村西,实行收费日托制。年南庄子小学迁新址,其国防东路路南旧址于年建楼改为唐县幼儿园,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为一所全日制省级一类幼儿园。唐县第二幼儿园:年创建,省级一类幼儿园,园址在向阳北大街路东北城枫景小区北侧,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唐县第三幼儿园:年10月8日建立,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园址在国防西路路北天鹅湖居民小区院内,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唐县第四幼儿园:位于唐岩街西端路南,原为娱乐场所,后改为养老院,年建为幼儿园。

原载唐县*协《文史资料选辑》年总第21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唐县唐县文化教育单位史略